学院新闻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6-09-22  热度:

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合并组建。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教师38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8%;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洛阳市优秀教师5人;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国家一级裁判员27人;亚足联C级教练员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篮球运动教研室、足球运动教研室、隔网球类运动教研室、体育艺术运动教研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研室、体育与军事理论教研室、定向运动教研室、体质健康检测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等机构。学院还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校级重点学科、“体质与健康测评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大学公共体育”校级教学团队,“军事理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篮球、足球、乒乓球、定向运动4门校级精品课程。

体育学院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学科建设:2007年,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学院申报并获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院牢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涵养专业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体育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规划为引领,以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清晰的办学思路为线索,持续、全面的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连续五年获得B+等级,呈现出健康、强劲的发展态势。2011年获得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体育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体育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教育教学:体育学院呈现出4校区同时运转、多层次办学的良好态势,承担着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和培养任务;还承担着全校近四万名本科生公修体育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群体活动的组织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在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公修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专业体育“以人为本,三基为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新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借助河南科技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坚持把技能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强健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育专业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

科学研究: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2篇、其中核心期刊64篇,出版著作29部。研究成果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政府决策、创新体育理论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学术团体及社会的充分肯定。

群体活动: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河南省委省政府30号文件、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和《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学院坚持每年举办8项全校性教职工生体育比赛:元旦长跑比赛;学校运动会、大学生排球超级、甲级联赛、“文明杯”足球赛、篮球锦标赛、乒乓球比赛、健美操比赛、太极拳比赛。

体育竞赛方面:我校建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7个项目的业余体育代表队。近三年,我校共派队参加省级大学生各项比赛45次,获得89个奖项,其中获得前三名的奖项有68个。

体育设施: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训练场馆和器材设备。现有运动疗法技术与运动康复教学实验中心1个;综合体育馆1座,风雨操场1座;室外田径场6块、篮球场56块、排球场19块、足球场4块、网球场4块、乒乓球台20块、游泳池1个;室内乒乓球教室4个、体操教室1个、健美操教室3个、体育舞蹈教室1个、武术教室2个、健身房2个等,室内外各种场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健身需求,为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目前,全院教职工坚持“明德、博学、强体、创新”的院训,正以极大的热情,紧紧抓住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良好机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以体育教学为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运动技能综合实力达到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学院,为学校创建“国内先进、省内居于前列,具有明显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体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中各类活动管理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由体育管理基础理论与体育管理实践理论两个部分组成,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包括体育管理原理、管理体制、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体育管理实践理论是根据体育社会活动领域划分为竞技体育管理理论、社会体育管理理论、学校体育管理理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理论、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等。

1.研究方向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体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体育运动的行政和法规制度的总称。它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往往决定着体育运动在这一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本方向是体育管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地区的体育管理体制研究、中外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与缺陷研究等。另外,影响体育管理体制形成、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研究、体育管理的行政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效率研究、体育法规制度效能评价研究等也是本方向的微观研究内容。

2.研究方向二:竞技体育管理研究

竞技体育管理指管理者遵循竞技运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竞技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竞训组织系统管理研究、中外竞训组织系统管理比较研究、大型运动会的组织管理研究、竞技体育公平性促进系统管理研究等。

3.研究方向三:社会体育管理研究

社会体育管理是指社会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方式整合资源,实现社会体育目标的活动过程。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何管理体育组织中的参与者、指导员和管理者;如何筹措、使用和监督社会体育经费;如何经营和管理体育场馆设施;如何收集、储存和维护体育组织信息等;另外还涉及如何干涉和引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可能对社会体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方面。管理目标的多样性,管理边界的模糊性,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该研究的特点。

4.研究方向四:学校体育管理研究

学校体育管理是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本方向主要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活动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育档案资料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及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具有综合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5.研究方向五: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是为有效地实现和提升体育场馆的综合效能,根据体育场馆所处的经营环境,遵循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体育场馆所拥有的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体育场馆的运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研究焦点。本方向旨在探索公益和市场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的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运营业态、风险和模式,大型体育场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管理手段、方法与体育场馆运营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队伍稳定、研究视角多维、研究成果呈现系列性、应用性是本方向的显著特色。

6.研究方向六:体育产业管理研究

体育产业是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总称。它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变革中崛起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方向主要研究体育赛事的运营与管理、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体育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职业体育发展与管理、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育服务业规范化发展、体育产业区域协调机制、体育产业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产学研紧密结合是本方向研究的特点和优势。

院(系)代码及名称:

023体育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体育管理学(1202Z1)

研究方向:

1. 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2. 竞技体育管理研究

3. 社会体育管理研究

4. 学校体育管理研究

5.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研究

6. 体育产业管理研究

第一单元:

101思想政治理论

第二单元:

201英语一

第三单元:

303数学三

第四单元:

①973体育概论

②835管理学原理

①-②任选1门

复试科目名称:

体育管理学专业理论

三 招生相关政策

奖励体系

奖学金+助学金+津贴

奖学金类型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000 元/生/年),

2)学业奖学金(4000-8000 元/生/年)及单项奖学金等。

助学金类型

研究生助学金(7000 元/生/年)、 “ 三助” 津贴、助学贷款等

覆盖范围

助学金+学业奖学金资助覆盖面达到 100%。

网上报名时间:2016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考!

体育学院

2016年9月22日